端午佳節即將來到,準備好迎接四天連假了嗎(灑花)?家鄉的父母想必也早已準備好粽子迎接返鄉的遊子們,光想都要流口水了啊~來人先上五顆!

冷靜些!粽子是非常容易飽,也很容易脹氣的食物,主食糯米是出了名的難消化,加上常見的配料如花生、蛋黃、肉都是高熱量的食物,一顆下來熱量超過600大卡,兩顆就幾乎達到一天熱量所需,而這僅是一餐而已,加上糯米升糖指數遠比白米高,食用過量易造成血糖波動。
所以每年端午節後,醫院門診可見因血糖偏高、不穩而求診的患者增加,
對慢性病患而言,每年都是一場甜蜜的負擔。

這邊教大家吃粽三步驟,不想連假期間找醫生報到,就要好好學起來並昭告天下,讓親友們都能安全下莊:
吃粽前:
吃粽子前,先吃點高纖蔬菜,喝些茶飲產生飽足感,減少攝取過多澱粉的風險,
同時促進消化,降低食材滯留腸胃道的時間,延緩澱粉和油脂被快速吸收,能讓腸胃安穩不抗議,
建議可攝取秋葵水,其獨特的黏液可保護胃壁,形成天然保護膜,
或是無糖的花草茶,增加飽足感又健康。

吃粽時:
盡量少加調味醬,美國FDA公布最新飲食建議指南草案,發現全美有9成民眾都吃得太鹹了,導致每3個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,
台灣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鈉含量則是衛生署建議量的2倍!
因此調味料能少加盡量別加,吃粽的時候可以配上一杯杜仲水,讓血壓不要那麼衝動。

吃粽後:
這時候最需要讓腸道休息,建議可以喝牛蒡茶或玫瑰荷葉茶,幫助改善腸胃道,刺激腸胃蠕動,
牛蒡的皂素及荷葉都能減少脂肪吸收,最適合剛飽食媽媽愛心的你。


無論喝什麼茶飲,粽子食用量的控制仍然重要,現在已經沒有哪一種疾病是專屬老年人,
飲食西化的結果,高血壓和高血糖在青壯年族群也已十分盛行,青壯年族群甚至忙著工作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。
不管是孝順長輩還是自己保健,盡量以天然茶飲取代市售飲料,節慶限定的東西淺嘗就好,相信不管是屈原還是嫦娥都會收到你的心意的。